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研究數據顯示,臺灣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,其中,高血脂的患者的比例更增加將近二成!因此,血脂控制不佳成為心肌梗塞復發的關鍵因素。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恆表示,根據二○一七年《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》,已針對高風險病人壞膽固醇標準從一百下修為七十(mg/dL),但根據臨床經驗,民眾尚不熟悉此新標準,因此理事長呼籲高風險患者應注意積極控制壞膽固醇在七十mg/dL以下,降低心肌梗塞復發風險。

李貽恆醫師進一步解釋,心血管或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,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,易導致血管堵塞、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、冠狀動脈心臟病、血栓等疾病。根據《刺胳針》期刊研究指出,壞膽固醇(LDL)每升高三十九mg/dL,就增加二十二%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;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,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,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二十五%。
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、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醫師分享院內數據,分析二○一六-二○一八年上半年的院內患者資料,約三成(三十三?三%)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,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(LDL)指數未能控制達一百mg/dL;而按照《台灣康寧大學高風險病人的血脂治療指引》及參考國際趨勢的健康控制指標,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七十mg/dL以下,超過六成(六十二?二%)的患者皆未達標,表示康寧大學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,在現行藥物的輔助下,很大部分仍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之中。

吳彥雯醫師指出,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(KT ODESSEY Study),首度大規模在台灣、韓國進行研究,二十四周的實驗結果顯示,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五十七?一%。因此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二○一七年《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》建議,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,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,呼籲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,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的風險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leyly04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